一學期的文創課程,讓對於「文化創意產業」的想法已經不在是最一開始的清楚明瞭,界線越來越模糊,疑問也越來越多。文創脫離不了產業思維,但當金錢與文化搭上線之後,又讓人覺得多了那麼點銅臭味,就好比是近期開始興起的「社會企業」,公益與金錢結合,社會企業簡而言之就是:營利的公益組織,作為定義很明確;但文創產業卻很難去結合金錢與文化的界線,畢竟「文化」兩個字所涵蓋的範圍太過廣大,而產業的形成又是一門很長遠的鏈結過程。

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下來幾堂課從動畫、遊戲、共創、初音等等,課堂的報告中已經不在只是用企劃案、方案來解決問題,而是更廣泛的開始討論現象的出現,以及大家的看法,各種主題之下和網路、虛擬斷不了關係,到底怎麼樣是好或是壞,而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?開始思考到網路對於我們的作用,以及未來的人會如何看待我們這群網路的最先居民呢?

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 「那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」出自雙城記,相當適合用來描述當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劇烈社會變動,他呈現的是一個渾沌未明的景況;而一個世代的形成絕對不是偶然,必定有一個過程存在,每個世代的人都會提出對於自己所屬的世代看法,覺得自己處在最好的時代,又或者是最壞的時代,不論看法如何,時間沒有停下他的腳步,加速的建設以及網路的擴張,進一步對於整體全球的影響還是個未知數,我們會徬徨、不理解這個世界的搖擺不定,不禁要問「現在究竟是最好的時代?還是最壞的時代?」

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